深秋时节,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马街镇波罗村,林下的龙胆草、续断等生态作物尽显丰收景象,忙完三夏转眼已是秋季,采菌、采花、挖药……因地制宜的林下经济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源,带领群众实现点绿成金、化绿为银。村民们忙碌地采摘着自然的馈赠,展示着林下经济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南华县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林下种植、采摘等活动激活了原本闲置的山地资源,带动了村民增收,绿色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波罗村,封山育菌的做法已成为当地农户的共识。村民熊成军感叹:“过去大家采菌子随意,不懂保护,菌子越来越少。现在大家知道了科学管理,采大留小,山上的菌子越采越多,一年下来,卖菌子的收入能有两三万元。”二营坟盛产的香蕈、大红菌和松茸,一直是当地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在封山育菌政策的帮助下,村民不仅延长了采菌期,也通过对自然的了解与尊重,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
除了野生菌,波罗村的林下种植同样收获颇丰。村里的大水井小组今年迎来了三年一熟的龙胆草收成。波罗村党总支书记李迎生表示:“我们村集体通过整合资源种植了30余亩龙胆草,预计每亩产量达到250公斤,市场收购价为每公斤55元,能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收入。”在集体经济的带动下,今年村民自发种植的龙胆草已超过600亩,户均增收可达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