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通辽市:绿能产业交响曲,奏响北疆高质量发展强音

   2025-08-05 20
导读

在广袤的科尔沁草原腹地,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正澎湃推进。通辽市,这座昔日的能源重镇,正将取之不尽的“风光”禀赋,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澎湃绿能,以“绿能高地”筑巢引凤,以“电价洼地”激活产业,并探索出一条

在广袤的科尔沁草原腹地,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正澎湃推进。通辽市,这座昔日的能源重镇,正将取之不尽的“风光”禀赋,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澎湃绿能,以“绿能高地”筑巢引凤,以“电价洼地”激活产业,并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震撼路径,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战略资源保供注入强劲的“通辽力量”!

风起草原:6000万千瓦绿能资源激活转型引擎

通辽市风光资源富集,开发潜力超6000万千瓦,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宝藏”。霍林河露天矿复垦区,矗立着国际首例成功运行于露天煤矿排土场的风电机组,实现了该领域“零”的突破。昔日矿山排土场与今日百米风机的鲜明对比,正是通辽能源结构加速优化的生动写照。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通辽市精准发力绿电就地消纳。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15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发电量40%,科尔沁草原正崛起为蒙东地区重要的绿色电力枢纽。

创新驱动:“绿电+机制”赋能产业升级

通辽市将“增量配电改革”与“绿电应用”深度融合,作为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和落实“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奈曼旗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2024年实现新能源供电0.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1万吨。待新能源项目全部建成后,年节约标煤26.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0.4万吨,真正实现“绿电在本地生产、在本地消纳、红利在本地共享”,将为打造绿色园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霍林郭勒市高新区增量配电网已投运,显著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到户电价降幅达15%—27%。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量配电网开工建设,科左后旗、科尔沁区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电价洼地”效应正成为吸引产业集聚的新优势。

智造崛起:全链协同锻造风电装备高地

位于科尔沁区工业园区的龙马风电产业园,一派现代化智能制造景象:平均每90分钟,一支125米长的巨型风电叶片高效下线。这里汇聚了10余家风电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了涵盖精密零部件铸造、发电机、储能系统、整机制造到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百亿级投资打造的“风机零部件—整机—运维”一体化生态,凸显了规模化、绿色化、协同化优势,为陆上风电大基地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正在北疆加速崛起。

区域协同:“飞地经济”拓展共赢新空间

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兴安盟送电通辽项目巨大叶轮迎风转动——这个总装机278.9万千瓦的“飞地项目”,开创了跨区域能源合作新模式。待项目全部投运后,年均可向霍林郭勒市输送绿电约90亿千瓦时,同时拉动兴安盟相关投资约130亿元,并带动产值约29亿元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项目。与此同时,扎鲁特—青州特高压±800千伏直流外送通道,以及与东北主网相连的巴林—奈曼—阜新等15条500千伏电力联络通道穿越科尔沁沙地,这条条“绿电大动脉”把通辽的绿色能源输向更广阔市场,深化区域能源协作。

绿惠民生:新能源点亮乡村振兴路

国家首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项目——库伦旗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5.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启动,该项目对保障农村地区能源安全,推进农村地区炊事、取暖电气化利用率创造有利条件。通过项目建设,对引领可再生能源创新发展,推动农村能源革命,促进地方能源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示范效应。当风机矗立在草场沙地,光伏板铺展于农家屋顶,新能源正成为通辽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改善和农牧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实践答卷:绿能革命塑造发展新优势

通辽市的绿色转型实践,正在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绿电支撑产业升级:1002万千瓦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将有力保障“绿电替代”,奋力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向“新”而行,向“绿”转型,成功吸引对绿电有强烈需求的高载能、高科技企业落户为“再造一个工业通辽”写下坚实的一笔。目前,通辽市电解铝核定产能305万吨,建成产能269.73万吨。截至2024年底,电解铝产量269.86万吨,铝后精深加工企业29家,已建成铝精深加工产能356.4万吨,产品从日用铝制品和机械、家电行业等传统消费领域,到包装、建筑和交通运输等新兴消费领域,霍林郭勒市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价为“中国最适合发展绿电铝产业”的城市。在新“铝”途上,一座“中国·绿电铝之城”正悄然崛起。

改革释放降本红利:通过增量配电网来吸引各类企业入驻,可不断扩大电力市场规模,同步提升电网公司和增量配电网电力供给规模和数量,打造实现电网公司和增量配电网增收双赢模式。通辽市增量配电网改革形成显著“电价洼地”,将积极推广增量配电改革成果,一个工业园区建设一张增量配电网,探索“配电网+绿电+产业升级”新模式,预计年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约15亿元。

智造集群蓄势腾飞: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通辽市借助新能源开发的庞大市场需求,坚持系统观念、链式思维,充分撬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动能——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全产业链布局和硬核装备能力,崛起为陆上风电装备制造的标杆集群。该基地以年产2000台套陆上风电机组的硬核实力稳居行业前列,以“一站式”产业链布局实现风电核心部件自主化生产。待龙马风电产业园满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产业链集聚效应更加凸显,一座立足内蒙、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陆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正在科尔沁草原强势崛起!

区域协作生态共赢:深化跨区域合作,整合绿电资源,联合兄弟盟市共同开发源网荷储一体化、园区绿色供电项目,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将为霍林郭勒市电解铝产业提供90亿千瓦时绿电,年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40万吨,生态效益显著。

通辽启示:破解“资源诅咒”的绿色钥匙

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孟宪东表示:我们正加速建设“双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全力打造“绿电铝都”和“零碳产业园”,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辽的实践深刻表明: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胜势:以6000万千瓦风光资源为依托,通过“绿电定制”等模式,推动传统工业绿色低碳涅槃重生。

以改革锐气优化营商环境: 率先探索增量配电网改革,打造“电价洼地”,有效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用链式思维锻造产业引擎:始终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理念,推动风光资源转化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核心动能。

当夕阳为霍林河畔的风机矩阵镀上金辉,通辽的答案愈加清晰:绿色能源不仅是清洁动力的源泉,更是重塑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战略支点。通辽这座北疆之城,正以每度0.36元的电价竞争力、80%绿电铝的产业新标杆、百亿级装备集群的智造实力,向世界生动诠释——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崛起之路,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sty.com/news/show-399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2 环博生态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