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层面,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国资委发文要求央企加强ESG工作;财政部下达11.4亿元补贴氢燃料电池汽车;鄂尔多斯出台政策免收氢能车高速费;事件层面,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完成下沉工作任务;欧盟、日本发布联合声明称将共同发展氢能。
【生态环境周观察】是钛媒体旗下的特色周报产品,旨在将每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最重要的政策、事件、讨论、数据呈现在读者面前,用最真实、前沿的信息,捕捉我们身边微小而重要的变化。环球同此凉热,视野点亮未来。
政策
《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出炉
6月4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5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5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高炉、转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分别比2023年降低1%以上,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吨钢综合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比2023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年,通过实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到2030年底,钢铁行业主要工序能效进一步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吨钢综合能耗和碳排放明显降低,用能结构持续优化,高炉富氧技术、氢冶金技术等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取得突破,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国资委发文要求央企加强ESG工作
6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及央企要切实加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工作,将ESG工作纳入社会责任工作统筹管理,积极把握、应对ESG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动控股上市公司围绕ESG议题高标准落实环境管理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高水平ESG信息披露,不断提高ESG治理能力和绩效水平,增强在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同;推动海外经营机构在海外经营管理、重大项目实施中将ESG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主动适应所在国家、地区ESG规范要求,强化ESG治理、实践和信息披露,持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英国工党拟提前5年到2030年全部退出化石燃料
综合BBC、环球零碳发布的消息,在将于7月4日举行的英国下议院选举中,英国工党拟提出成立国有公司投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在2030年之前让化石燃料全面退出的提案。但保守党对该计划可能导致的能源成本高企表示担忧,不少业界人士也认为2030年实现电力脱碳困难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