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更多中国民众选择生态葬 让生命“终归”自然

   2024-04-03 新华网190
导读

 新华社南京4月3日电(记者何磊静、蒋文茜)不久前,江苏省无锡市市民徐伟在当地青龙山公墓将自己爷爷的骨灰安葬于一棵树下,树上挂着爷爷的姓名和墓志铭,四周花草丛生、山峦相依。  “我们尊重爷爷的遗愿,以树

 

 

 新华社南京4月3日电(记者何磊静、蒋文茜)不久前,江苏省无锡市市民徐伟在当地青龙山公墓将自己爷爷的骨灰安葬于一棵树下,树上挂着爷爷的姓名和墓志铭,四周花草丛生、山峦相依。


  “我们尊重爷爷的遗愿,以树为家,回归自然。”徐伟说。


  4月4日是传统清明节。清明节前夕,青龙山公墓迎来大量前来祭扫的市民,其中就包括向一棵树敬献鲜花以纪念爷爷的徐伟。


  让逝者回归自然的生态安葬,正成为更多中国民众的选择。2016年,民政部等发布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相关指导意见,以官方文件形式鼓励人们采用树葬、海葬等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


  “现在前来咨询生态葬的市民明显多了。”无锡一家公墓的负责人吴黎栋表示,“以前,有些人觉得墓地得越大越好,是对逝者的尊重。”




  4月2日,在北京长青生命纪念园自然葬区,自然葬逝者家属在安放花束、祭奠亲人后相拥。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中国的生态安葬形式多样,包括草坪葬、花坛葬、树葬等少占地以及海葬、可降解骨灰盒葬等不占地的安葬形式,还可将逝者骨灰存放于当地骨灰堂等。


  去年4月,江苏开始推行新的公墓管理办法,提出“新建公墓生态安葬区域占公墓建设用地面积不低于30%”。中国各地还对选择生态安葬方式采取了激励奖补措施:过去三年来,江苏累计支出生态葬奖补资金约1.8亿元;在北京,选择公益性海葬的家属可获得4000元政府补贴。


  “这些新型安葬方式更多反映出人们殡葬观念的变迁,让逝者回归自然,让他们的精神留存在后人心中。”徐州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郜蔚说,生态葬区往往绿化更多,也有安葬礼仪。“鲜花路引、诗词朗诵、鞠躬献花等具有仪式感的殡葬服务,能让逝者家属感到既庄重又温馨。”


  “更重要的是,随着生命文化教育逐渐推进,越来越多中国人意识到‘厚养’的重要性,要在老人在世时候给予更多的爱与关心。”无锡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钱青艳说。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sty.com/news/show-238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2 环博生态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