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环境新闻速览|为守牢水生态安全底线提供支撑(科技日报)

   2024-04-03 生态环境部130
导读

4月1日,我国首部江河生态安全评估国家标准《江河生态安全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正式施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技术指南》标准编制牵头单位之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4月1日,我国首部江河生态安全评估国家标准《江河生态安全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正式施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技术指南》标准编制牵头单位之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运行管理部负责人夏瑞说,《技术指南》的发布,解决了以往江河生态安全概念、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不统一的问题,补齐了评估结果无法定量对标的短板,将为推进重点流域保护治理、守牢水生态安全底线提供重要支撑。


江河生态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水环境治理成果需进一步巩固


走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经过生态修复后的长江岸线绿树婆娑、春花烂漫,不少市民和游客在公园内漫步,感受“诗意长江”的魅力。在长江干流九江段瑞昌梁公堤处,监测人员正在监测长江干流水质,进行拍照、取样、分装、记录等工作。“每月上旬,我们都会对长江干流九江段进行地表水例行监测,为水环境安全提供保障和支撑。”江西省九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理化(现场应急)组副组长张林华说。


为保障长江生态安全,长江九江段85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820个;沿江12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已有11座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4座化工园区完成“一企一管”改造……多年来,江西通过强化水环境治理,构筑沿江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江河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水循环纽带,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全国大小江河总长达42万公里。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部分江河水生态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数据显示,2023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由2015年的72.1%提高到91.7%。


一度“病得还不轻”的长江“病后初愈”,“先天不足、体弱多病”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长江干流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水中大熊猫”江豚频频露脸,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逐年提升。2022年和2023年,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消失近30年的黄河刀鱼重现黄河口。


夏瑞说,江河生态安全主要通过“压力—健康—服务—风险”,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干扰可承受、自身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完整、可稳定发挥服务功能、面临较低的风险水平这四个方面进行表征。虽然我国江河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江河水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未根本缓解,水生态安全保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部分地区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超过了江河自然的水生态承载能力,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造成复合压力,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体污染风险加剧,进而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同时,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仍不稳定,部分河流尤其是支流水质问题仍较为突出。此外,部分江河天然水生生境面积大幅萎缩,栖息地破碎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频繁发生。河湖滩涂底泥的重金属累积性风险日益突出,全氟化合物、环境激素、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问题逐渐显现。


面对我国江河生态安全现状,夏瑞说,构建和出台一套全面、科学的江河生态安全评估国家标准,对诊断江河生态安全问题短板,指导、恢复和改善江河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科学指导意义。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sty.com/news/show-238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2 环博生态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