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是大地的脉搏,滋润大地、哺育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在数字检察战略推动下,以大数据赋能黄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抓好长江、黄河大保护,守护好长江、黄河生态环境,是检察机关担负的重要职责。数字检察专刊以四地检察机关开展的相关工作,呈现数字时代检察机关以数字赋能母亲河保护的生动实践。
用好“智慧工具箱”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来到黄河岸边,借助技术手段对黄河河道水域岸线乱占滥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诉前检察建议整改情况进行取证后,确认已达到整改要求。
西固区是甘肃省核心工业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黄河西固流域总长37.5公里,沿线分布着3条一级支流、25条河道以及面积为57.3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是兰州市主城区唯一饮用水水源地,承担着全市436万人口的饮用水供给。
今年6月,该院发现在辖区一高速公路出口以南、距离黄河较近处有一个大型停车场,正好处于准水源保护地范围内,距黄河北岸仅有5米左右,场内停有数十辆大型工程车辆,堆积着建材物料。
“这个停车场有环境污染风险。”办案检察官恭伟松敏锐觉察到这一问题。6月20日,该院决定对该线索立案调查。“我们运用电子测距仪、无人机航拍、3D卫星实景地图等技术手段,对案件现场进行拍照、录像,为办案奠定了坚实基础。”恭伟松介绍,该院借助科技手段和相关平台查明该停车场没有合法手续,并且场内停放了50余辆大型工程车辆以及两堆10余立方米的钢管物料。
到底有没有对河流造成污染?“可以使用土壤重金属分析仪对土壤中的有害成分进行检测。”兰州市自然资源局西固分局的一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向办案组建议。办案组提取油罐车底的土壤样本后,前往质检部门进行鉴定,最终证实样本确实存在油性物质,但并未超过污染标准,科技赋能有效提高了案件监督的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