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023第二届数字地球生态峰会在北京顺义召开。
本次峰会以“聚生态·智未来”为主题,邀请了来自行业内的专家、高校学者、企业家和政府代表,多维度深入探讨,拓展数字地球应用场景和边界,加强数字地球新兴行业联合,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价值,赋能数字地球产业发展,助推数字地球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次峰会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指导、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链接空间与地面,数字地球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数字地球作为空天信息产业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入百姓生活,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数字地球作为打通天上卫星资源与地上行业应用的承载平台,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底座。”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工委书记(兼)龚宗元在峰会致辞中表示。
空天信息是构建空天基础设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表示,这不仅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还可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减灾、科技创新、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未来还会有更多应用,开源生态也将成为大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杨建华也表示,数字地球产业已经打通天上卫星资源与地上行业应用,是推动我国北斗应用融合与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重要驱动力。
“科技创新往往呈现出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的定位。”中国证券报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徐寿松表示,数字经济作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改变全球执行格局的重要力量,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科技创新是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表示,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先行性的重要作用。未来,要推动企业及产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注重多维融合、科技创新、市场驱动和产业协同。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光銮称:“作为打通天上卫星资源与地面行业应用的承载平台,中科星图的数字地球品牌已然成为数字经济的新股东,在加快推动我国空间信息产业,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数字地球到可计算数字地球,皆离不开技术的驱动。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介绍,数字地球的演进模式分为数字地球、可计算数字地球、智能地球三个阶段。为实现上述目标,中科星图规划了“三步走”,逐步实现数据上云、计算上云和应用上云。“我们希望可计算地球今年能够赋能两万家企业,要让大众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空天基础设施,打通空天信息触达大众最后一公里。”
为加快可计算数字地球发展,峰会当天,中科院空天院、中科曙光、中科星图和海光信息四家机构分别进行签约,深入生态合作,彼此将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自身在数字地球、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算力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强强联合的效应,共同推动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为我国数字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