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月,武汉的一条条“月季花路”被市民“装进”手机,发在朋友圈里。
天生丽质,再加上人工加持“美颜”功能,大武汉的美,让大家充满欣喜,充满期待。
涨渡湖“水上森林”。记者刘斌 摄
一支月季扦插苗
验证了武汉全民参与生态保护
武汉160万株“网红”月季,在美过了整月的花季后,有些枝条被修剪下来、原本只能当作园林废弃物,而在园艺师、志愿者、社区居民共同努力下,它们被整理成一支支扦插苗,被社区居民开开心心领养回家扦插繁殖。
在社区的公共绿地上,青山区红钢城三街社区的居民和志愿者种下了100支这样的扦插苗,主动打造“花角”“花街”“花境”。每一支变废为宝的花苗都饱含着居民对绿色生活的憧憬,得到了居民的精心呵护。
在武昌,“碳探武昌伢”用废弃纸盒、纸板制作精美的文创作品。在汉阳,玉龙小学的同学们为校园的农耕生态园自建了滴灌装置,将“农作”玩出了花。在黄陂,百名少年被聘为“少年环保使者”。一批又一批环保小使者,正在成为宣传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践行人、助力武汉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备军。
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武汉正在践行这一理念,并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全民参与生态保护、二是全方位生态保护、三是全域生态品质提升。
园艺专家指导大家如何扦插月季苗。谢枷凯 摄
一支环保乐队
佐证武汉全方位践行生态保护
“将环保融入音乐”!6月2日,在江汉区常青街道常宏里社区,一支用扁担制作三弦、月饼盒制作吉他的草根乐队,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场生态环保音乐派对。
废品做乐器,不能简单地卖卖生态“概念”、炒炒环保“噱头”。这支成立12年的江汉环保乐团不断努力改进,让这些变废为宝的乐器真的能演奏出专业乐器的音质音色。“只有更好的音乐,才能长久吸引人,才能更好地宣传环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