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链企业正掀起一波赴港上市热潮。欣旺达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并称此举为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及综合竞争力。
欣旺达的选择并非个例。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包括中伟股份、双登集团、海辰储能、格林美、先导智能、思格新能源、正力新能等在内的国内多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均披露赴港上市消息。尤其是,如果此次顺利登陆港交所,欣旺达将成为继宁德时代之后,又一家实现“A+H”双股架构的中国锂电企业。
走向国际的战略选择
锂电产业链集体冲刺港股IPO,背后的逻辑是竞争需要。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锂电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企业产能扩建、技术研发等环节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这一波赴港上市热潮本质上是产业资本战略和全球能源变革需求共振的结果,驱动锂电行业从国内竞争转向全球竞争,既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长期看好,又体现了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把握资本市场机遇的主动出击。
《中国能源报》记者注意到,锂电赴港上市企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已在A股实现上市,寻求A+H双平台路线的企业,如宁德时代、中伟股份;另一种是直接奔赴港股,如双登集团、思格新能源;第三种是瑞士上市撤回而转赴港股,如先导智能。
港股为何备受青睐?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与世界金融体系联系紧密,国际化水平高,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企业评价体系,资金市场流动性、投资者结构活跃,兼具外资集聚效应和欧美市场认可度,企业如果想实现国际化布局,港股上市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政策也为锂电企业赴港上市提供条件。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19日发布的《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表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规范发展。在海外上市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港交所降低H股最低发行门槛,境内企业赴港的融资渠道进一步疏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市场预计约有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约1087亿港元。相比去年,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上涨33%和711%,预计将超过去年全年IPO筹资总额。
产品出口转轨产业出海
锂电产业链企业谋求“A+H”双平台架构,绝非简单的资本运作。
近年来,国内锂电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企业增收不增利问题凸显。2024年,宁德时代年营收3620.13亿元,同比相比减少9.7%,首次出现负增长;亿纬锂能实现营收486.15亿元,同比微降0.3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滑48.9%;欣旺达营收560.2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32.90亿元,同比下降9.06%。
“当前,锂电行业进入深度整合期,竞争加剧导致整体盈利能力下滑,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需求叠加,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承压。”墨柯进一步指出,锂电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产能过剩风险隐现;另一方面,欧美等海外市场需求广阔,但贸易壁垒抬高,欧盟《新电池法规》等政策正通过本地化比例、碳足迹等要求构筑新“绿色壁垒”。在此形势下,单纯的产品出口模式恐已难以为继,通过海外建厂实现本土化运营,是锂电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
港股市场不仅为尚未盈利的业务板块打开融资窗口,更是企业征战全球市场的重要跳板——赴港上市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普遍披露,募集资金将用于海外市场扩张。宁德时代港股募资所得的90%,将投向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总投资额约为371亿元;亿纬锂能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匈牙利30GWh大圆柱电池项目和马来西亚38GWh储能电池三期项目。
于清教指出,锂电企业既要应对产能扩张的资金投入,又需满足技术迭代的研发投入,还要承担上下游整合的资源成本,而寻求上市成为快速集结资本,并为企业注入动能的关键途径。
或重塑锂电行业格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本国际化正成为头部企业拉开差距的新赛道,这波上市潮或将重塑锂电行业的格局版图。
墨柯认为,在当前行业洗牌阶段,资本运作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胜负手——未能登陆资本市场的玩家将面临融资渠道收窄、资源获取受限的困境,最终可能因资金链脆弱和规模效应不足被逐渐边缘化,失去参与下一轮产业升级的竞争资格。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欣旺达、瑞浦兰钧、正力新能、LG新能源。其中,除韩国企业LG新能源在韩国交易所上市外,将有7家齐聚港股,部分企业已实现双平台乃至三平台上市,仅剩蜂巢能源尚未上市。蜂巢能源已两度向科创板递交IPO申请,并已完成所有必要征询,但受科创板收紧影响,于2023年撤回申请。A股上市公司国轩高科尚未在港股上市,但其在港设有全资子公司。
“行业出清尚未完成,今年仍是IPO冲刺窗口期。预计203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超5000吉瓦时,市场的持续增长也将使资本市场对锂电企业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情。”于清教进一步指出,上市仅仅是起点,在锂电行业全球化竞争与技术迭代的当下,成功上市可能成为当前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但技术创新动力、成本控制能力、全球化运营实力才是决定长期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