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服务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重庆市酉阳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决打赢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高水平打造美丽重庆先行地。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近年来,酉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把握“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打好生态牌,迭代升级“九治”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扎实开展“美丽酉阳专项行动”,高水平打造美丽重庆先行地,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县域范例。
水环境方面:县域乌江、阿蓬江、酉水河等5条主要次级河流受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5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6年达到100%,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大气环境方面:2023年,县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364天,位列全市第一。土壤环境方面:全县深入推进“药肥双减”,化肥减量示范区较2019年增加20个1.16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年递减。
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是酉阳最鲜明的底色、最响亮的品牌。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强调,要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一体推进“九治”,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统筹推进农业面源、工业、城乡生活、尾矿库等污染防治,高标准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办好《今日关注》舆论监督,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
下一步,酉阳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重塑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利剑治污”行动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行动,持续推进乌江、酉水河、龙潭河等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共同打造酉水河、阿蓬江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持续开展城乡黑臭水体“清零”行动,创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污水零直排小区”5个,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开展秋冬季“治气”攻坚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燃煤整治,强化城市扬尘治理,确保县城区空气优良天数稳居全市前列;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实施典型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持续推进锰污染整治;统筹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暗访警示片反馈问题和自查发现问题整改;加大宣传力度,用好《今日关注》舆论监督,讲好酉阳打造美丽重庆先行地的生态故事,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的美丽生态底色。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近年来,酉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在“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智治”上狠下功夫,努力让酉州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生态保护修复方面:自然保护地占全县国土面积达78544公顷,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1514.37平方公里,划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26个;实施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两岸青山•千里林带”、退耕还林质量提升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完成营造林建设73.98余万亩;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国家I、Ⅱ级保护动物35种。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建成城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90座,1000人以上居民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成功创建“无废细胞”18个;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00.79公顷,严格管控562平方公里畜禽禁养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与综合治理率达83%。生态环境智治方面:梳理生态环境智治核心业务事项834项,编目、归集基础数据8.3万余条,谋划多跨场景应用1项;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设备标记覆盖率、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覆盖率均达100%。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实施渝东南生态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治理工程,抓实长江“十年禁渔”,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治理,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酉阳将持续保障“三江四盖、八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格局,衔接国土空间“三区三线”成果,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4.5%以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国土绿化25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年度任务完成率达到100%,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年度任务完成率100%;优化城区绿色空间布局,开展“增绿添园”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落实长江流域重要水域“十年禁渔”政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90%;强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行动;深入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三水共治”,河湖长履职成效率力争100%,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90%;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垃圾分类治理,深化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行动,加快构建数字生态环保体系,积极融入“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