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天晴,位于铜梁福果镇林宇村的同心桥水库,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
竣工于2022年9月的同心桥水库,是重庆市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之一,承担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中的调蓄水库以及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
“全镇几乎所有区域都处于同心桥水库的集雨面积范围内,可以说福果镇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同心桥水库的水质。”福果镇党委书记张艺凡介绍,福果镇西侧为巴岳山,东侧为平坝地区,全镇6条大小溪河最终都汇入同心桥水库,“全镇辖区面积38.42平方千米,却有80.16%的区域属于生态红线范围。”
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产业富民增收,是福果镇党委政府必须答好的一道考题。
为此,福果镇按照“生态立镇、粮油固基、加工延链、旅游富民”这一发展主线,在守住“生态保护、耕地保护、饮用水源保护”三条红线基础上,建立健全粮食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 发展生态种植业
初夏,福果镇团实村,一簇簇10余厘米高的高粱苗长势正旺。
“等几天油菜收完了就播种下去,等到秋天就差不多长成片了。”团实村党支部书记胡正芳介绍,2021年,团实村对闲置土地进行了综合整治,在市农科院专家全程跟踪指导下种植了500亩高粱,当年就喜获丰收。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产出效益,近两年团实村又在高粱种植期之前种植油菜。
“油菜收完刚好种高粱,粮油轮作,可实现全年高产增效,增加集体经济收益。”胡正芳告诉记者,这些产业都是在市农科院专家指导下施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福果镇龙岗村,莲藕种植业主陈开华这几天正忙着从同心桥水库引水至村里的藕田,“我们的莲藕品种主要是花奇莲,产量高、口感爽脆,销路一直很好。”
“村里的莲藕基地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发展模式,并按4:4:1:1的比例进行分配。”龙岗村党支部书记范立筠介绍,还有不少村民在莲藕基地参与管理工作,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全镇现有耕地1474公顷,去年实施了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引进业主开展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展生态种植业。”福果镇党委书记张艺凡介绍,福果全镇现已发展蔬菜、经果、粮油等集体经济项目16个,2023年全镇11个村(社)集体经营性收入合计达590万元,带动村民增加务工收入350余万元。
发展特色生态养殖业 保护生态也富民增收
5月6日,福果镇三元村村民王琴又收到了一批鸡苗,“一批一万只,一年养三批,一年收入15万元。”
鸡苗,是铜梁本地传统鸡种铜梁黑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