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四省旅游协作区建设,多做研究,多做谋划,多下功夫,充分发挥旅游在协调生态保护与资源科学利用上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彰显旅游业的生态友好型产业特征。
“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以下简称“协作区”)是2014年由浙江省政府倡议并得到皖浙赣三省相应,后上报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旅游局,又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一个区域。协作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浙皖闽赣四省的相邻地带,形状像一个等边三角形,涉及4省19个市123个县(市、区),总面积22.57万平方公里,覆盖总人口5051万人,GDP占四省GDP总量的17.4%。区内拥有世界遗产地12处、5A级旅游景区21处、五星级酒店19家,还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不仅面积和体量在全国旅游区域协作中最大,资源和客源均很丰富,2018年协作区接待游客10.6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1154.86亿元。历经近10年的建设发展,协作区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从一些相关材料来看,推进协作区建设具有不小的现实意义。
--这是贯彻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宏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协作区所在地域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农业主产区(占总面积50%以上),有别于经济欠发达的被称作生态安全屏障区的边疆省份。在这样的区域进行协作区建设,既是对贯彻生态文明战略的创新性实践,也是对“两山理论”的创造性探索,对于保障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生态安全,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战略意义。
--这是由旅游领衔的生态文明建设协作区。在如此大面积、资源极富集的区域建立协作区,通过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协作,有利于彰显旅游业的生态友好型产业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推动区域内旅游发展的较大提升,扩大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走出一条生态友好型的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而升级为全国乃至全球游客向往的国际级旅游目的地。
--这是四省通力共建的跨省旅游协作区。在疫情期间和今年以来,协作区建设在既有工作基础上,又不断取得新进展。衢州市、黄山市、南平市、上饶市出台了四市共建“联盟花园”方案,成为协作区建设的城市先行者,启动了“联盟花园”一码游线上平台,编写了“联盟花园”旅游产业发展报告,四市的总工会签订了职工疗休养合作框架协议,南平与上饶市签订四省城际旅游直通车(南平—上饶)试点协议。通过积极推进经常性合作机制的共建,这一省际旅游协作区的工作又跨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