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川渝两地联合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统筹“六江”(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生态廊道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明确了“六江”生态廊道建设“任务书”,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六江”生态廊道范围示意图
规划区范围主要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长江干流、嘉陵江干流、乌江干流、岷江干流、涪江干流、沱江干流的沿线乡镇(街道),共涉及四川省13个市53个县(市、区)333个乡镇(街道),重庆市26个区县(自治县)250个乡镇(街道),涉及总面积约3.51万平方公里。
规划中明确提出“六江”生态廊道要应对包括水土流失、林地质量不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等10个方面的挑战,明确了到2030年的具体目标。
具体而言,届时成渝两地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及生态修复标准初步统一,区域协作机制更加完善,精细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巩固,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90%,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比例达96%,跨界河流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稳中向好,重要湖库和支流水生态明显改善,“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同时,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609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200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1%;开展土地综合整治1197平方公里,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任务;维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保护生物栖息地面积2722平方公里,实现长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提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