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
杨 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作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的新判断,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新征程上,我们将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决扛起生态保护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瞄准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目标,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美丽青海建设作出自然资源贡献。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在已完成“三区三线”划定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全省“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布局中,着力稳固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切实筑牢祁连山南麓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构建河湟谷地生态共同体,建设泛共和盆地生态圈,着力构建“两屏三区、两轴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同时,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供给,依法依规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新型城镇化三个方面,优化完善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市化地区,形成功能互补、区域协同的主体功能区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成为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全面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全面启动,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同时,我们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高水平建设祁连山、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以及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科学保护和利用,实现国家公园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制度建设向巩固完善转变、从探索试点向全面推进转变。
三是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我们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保护好三江之源、守护好“中华水塔”、维护好生态屏障、呵护好地球第三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谋划泛共和盆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东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持续巩固提升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四是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我们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全面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水定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原则,切实做到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确保全省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指导地方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参与耕地“非农化”整治的积极性。
五是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区域统筹、分级分类的原则,以规划体系为基础、用途管制为手段,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指导各市州、各部门将国家用地政策充分运用到全省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工作中,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