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临湖客栈擦边建?丽江泸沽湖生态整治受质疑

   2023-10-30 人民网140
导读

旺季已过,王鹏在云南丽江泸沽湖经营的湖景客栈依旧生意红火。王鹏说,相对于商业化较早的大落水村,他家客栈所在的吕家湾、蒗放和普洛村一带是泸沽湖这几年的新投资热点。“商机”源于几年前开始的一项生态整治行动

 

旺季已过,王鹏在云南丽江泸沽湖经营的湖景客栈依旧生意红火。王鹏说,相对于商业化较早的大落水村,他家客栈所在的吕家湾、蒗放和普洛村一带是泸沽湖这几年的新投资热点。


“商机”源于几年前开始的一项生态整治行动。为加快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丽江市宁蒗县自2018年11月起展开拆迁整治,对泸沽湖沿湖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除国家重点保护村落外)民居客栈等建筑进行集中拆迁。


拆迁后,一线湖景客栈格局重洗,一栋栋新客栈拔地而起,外地投资者纷纷携资入驻。火热背后,有村民反映,拆迁整治期间出现假离婚分户获取建房资格、填湖规避整改、湖岸线坐标点混乱等现象;整治后,仍有客栈建在80米生态红线内。


人民网《人民直击》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丽江泸沽湖沿岸客栈林立,部分生态保护界桩在客栈花园里、游乐设施区。


丽江泸沽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传统村落大落水村外,其余80米生态红线内的民居、客栈均已完成拆迁,共计160户;临湖确实有几户“擦边建设”,但“已报备”。记者向该局申请查阅丽江泸沽湖岸线坐标和80米生态红线分布情况,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


沿湖发现三种界桩


80米生态红线是泸沽湖生态保护的底线,也关系到拆迁整治的范围和后来临湖客栈的修建。


多名村民回忆,整治后,原来临湖的房屋被拆除,部分村民就近退后,修建新一线湖景房。外地投资者纷纷携资前来租地、租房,经营客栈,离湖越近,租金越贵。


“有的人享受了拆迁补贴,新建的房还是在80米内。”普洛村村民杨此礼称,他根据“最早的界桩”和实地测量发现,拆迁整治后,仍有客栈建在临湖80米范围内。


9月中旬,记者自东向西沿丽江泸沽湖走访,依次途经普洛、蒗放、吕家湾、三家、大落水等村庄,一共发现了三种界桩。最醒目的是“湖滨生态红线”和“一级保护区”。这两种界桩沿湖岸线呈不规则走向分布,二者均无米数标识,同类界桩间距看不出明显规律。


丽江泸沽湖管理局局长卢兴华告诉记者,目前丽江泸沽湖沿岸其他界桩的功能都已被“湖滨生态红线”替代。他介绍,这种界桩是2022年底,丽江泸沽湖管理局依据“两线三区”相关要求设立的,“最近的是80米,最远的就不止了”。


根据2022年4月发布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九大高原湖泊“三区”管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两线”指的是湖滨生态红线、湖泊生态黄线;“三区”是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


卢兴华补充道,另一种“一级保护区”界桩则是泸沽湖最高水位外延80米的界限,这一标准也是此前80米生态红线拆迁整治的标准。他称,这类界桩的设立时间要更早,但具体时间不清楚。


此外,记者在吕家湾村和蒗放村交界的三岔路口发现第三种界桩。该桩靠近公路旁的水沟,顶部印有黄色的“临湖80米”字样。在此桩旁边、离湖更近的方位,有一个“湖滨生态红线”界桩,二者垂直距离约五米。若以此80米界桩和湖岸走势为参照,旁边一栋3层的客栈疑似位于80米内。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sty.com/news/show-152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2 环博生态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