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碧水清波映照中国治水之道——中国生态文明实践观察

   2023-06-07 新华网90
导读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姜婷婷 田晨旭 胡文嘉 程云杰)从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华北地区多个水系数十年来首次贯通入海、长江黄河干流全线均达Ⅱ类水质,到素有“水质监测员”之称的桃花水母重现多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姜婷婷 田晨旭 胡文嘉 程云杰)从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华北地区多个水系数十年来首次贯通入海、长江黄河干流全线均达Ⅱ类水质,到素有“水质监测员”之称的桃花水母重现多地水域……中国的治水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在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所主管李垒看来,无论是大尺度的流域生态修复保护,还是小微生境的功能提升,都从不同维度展现中国水利事业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秉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

   游船驶过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运河商务区(2020年4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常鸣 摄)

   加强顶层设计 擦亮文明底色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河湖治理的不断优化,离不开观念创新与机制保障。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2017年,中共十九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再次强调“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2018年,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2017年6月,河长制被写入水污染防治法。今天,中国有各级河湖长120余万人,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有人守护。

   今年4月实施的黄河保护法、与此前颁布的长江保护法,为中华民族的两条母亲河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护,成为全面推进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的标志性举措。

   为用好水资源,中国着力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北京市水务局河长制工作处副处长张松说,越来越多的河湖焕发出新的生机。近年来北京有80多眼泉水复涌,2021年五大河流26年来首次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9.79米。

   今年4月,京杭大运河再次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不仅有生态意义,也有文明的意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说,大运河在历史上是一条功能性极强的河流,既是物资流通的渠道,也是文化传递的通道,更是构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载体。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sty.com/news/show-123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2 环博生态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