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生态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

2023-03-24 16:512490

 

【摘要】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片面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在生态之维上,经过探索、创新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内核、以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目标归宿的生态现代化理论。该理论孕生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实国情交汇而成。在该理论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在此形势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促进全民绿色低碳自觉行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等是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主要路径,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成逻辑;绿色转型;命运共同体


生态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目标在生态维度的必然选择。经过长期不懈探索与实践,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关系明显好转,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生态环境质量虽然总体上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 值此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中,对生态现代化的任务目标作出了安排部署。在此新时代新征程中,梳理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及其实现路径,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现代化进程,以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人类以资源环境为物质基础得以存续,同时,对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的执著和对更高文明形态的渴望,使得人类社会发展伴随着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肆意攫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又往往导致自然对人类施以报复,从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史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史,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因此,生态现代化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物质中心主义与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之间的关系。


(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内核


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体。自然界在给人类生存发展提供物质资料来源的同时,也因其有限的承载力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基于此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命共同体”论断,以强调人类发展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这既是对人类存续和发展伤害自然、这种伤害终将回报于人类自身的基本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标志着“和谐共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略。这一方略摒弃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疯狂征服和掠夺自然资源、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标准”模式,而是以“生命共同体为理念先导”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涵养生态的绿色发展道路。在其中,“生命共同体”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角度分别阐释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以及各国携手合作共治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性;“两山”理论既是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补充,也隐含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实现路径;“和谐共生”则是“生命共同体”和“两山”理论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和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本质内核。


(二)以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发展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存在天然的张力。因此,现代化进程实际上也是人类征服自然、自然报复人类、人类主动或被迫从中吸取教训寻求突破的过程,生产发展、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化则构成其主要脉络和基本内容。其中,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而闻名,二者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不断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对立,并引发出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生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关系则以人类的掠夺式消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为典型特征。基于对人与自然同生共存的科学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秉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涵养生态的原则,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绿色发展来调和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关系;积极倡导和推广绿色消费、低碳出行,以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来调和生活与生态之间的紧张关系。基于此,统筹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三结构”的优化调整,协同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绿色低碳促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协同发展,是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发生“不同寻常”的大量枪击
国际原子能机构13日发表声明说,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12日晚发生“不同寻常”的大量枪击,这对核安全和安保可能造成威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在声明中说,驻扎在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团队报告说

0评论2025-07-1452

全国在建海拔最高百米级高坝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取得重大进展
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该工程)是国务院明确重点推进的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近日,该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今年6月份大坝填筑量突破68万立方米,月度施工产值达6024万元(人民币,下同),创下中国水电基础

0评论2025-07-1454

如何填平可持续低碳燃料“现实鸿沟”
交通运输业是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来源之一。2024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378亿吨,交通运输排放约占24%。同时,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持续反弹,实现净零排放存在挑战,折射出行业脱碳的艰巨挑战

0评论2025-07-1450

浙江打造社保联盟“生态圈” 推进高质量发展
日前,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省财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财开”)作为倡议者发起的浙江省社保持股企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正式成立,116家联盟成员探索通过共同组建“朋友圈”,促进资

0评论2024-07-08547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