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生态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2024-11-11 11:26136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构建有助于创新主体进行协同创新的网络系统,通过有组织的网络协作,深入整合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实现创新因子的有效汇聚,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不单指某项技术或工艺发明,而是包括整个社会创造性变化和整体转型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制度、组织等多个维度的相互关联,是由不同参与者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创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因,还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全面创新是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经济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都是创新的重要方面,对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推动创新,需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可以把创新生态理解为一个具备完善合作创新支持体系的群落,其内部各个创新主体通过发挥各自的异质性,与其他主体进行协同创新,实现价值创造,并形成相互依赖和共生演进的网络关系。

具体地说,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金融等中介服务机构在内的复杂网络系统,通过组织间的协作,深入整合人力、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实现创新因子有效汇聚,为网络中各个主体带来价值创造,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从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等方面入手,调动政府部门、科研人员、企业、科研单位、投资机构等多类主体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生态治理,通过树立创新生态理念,完善社会整体创新生态模式,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扩展创新生态空间、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文化,形成具备更高服务水平、更高决策水平、更高创新水平的创新治理格局。创新生态本质上是一种“软实力”,是国家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基础。良好的创新生态能够提供创新发展动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创新要素协同共生、整合创新资源禀赋、平衡创新利益分配,有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一是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二是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三是要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整体效能。构建自主创新知识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促进各创新要素开放融合,完善创新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形成创新文化,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激情和活力,提升创新水平和能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碳酸锂期货日内两度触及涨停,行业过剩格局迎来转机了吗?
碳酸锂价格近日回升。7月24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2509盘中上涨,两度触及涨停,涨幅达8%,为今年以来首次。截至当日收盘,涨幅为7.21%,报收7.668万元/吨,已较月初涨超两成,较6月中下旬的年内最低点涨了超三成。

0评论2025-08-153

钢铁业利润回升效益向好
今年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在国家政策调控和行业自律共同作用下,钢铁产量同比减少,行业利润合理回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赵民革表示,在国家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的背景下,全行业进一步加强自律,在有为政府和有

0评论2025-08-150

中国首个储能强制性国标生效
中国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管理领域迈出重要一步。8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归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牵头并组织起草的中国首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

0评论2025-08-153

光伏产业在破局攻坚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中国光伏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关键转折。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0评论2025-08-152

社保新规实施在即,亟需堵上“逃避劳动合同”漏洞
9月1日,我国劳动保障领域迎来重大制度调整。最高人民法院于8月1日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中,首次对社保缴纳义务的法律属性作出明确界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

0评论2025-08-153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