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生态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环保要闻丨由“乱”到“治”再到“美” 甘肃祁连山生态修复治理区已是草木葱茏

2023-02-01 18:411410

 


1月31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我省关于甘肃祁连山生态保护的相关情况。

自2017年开始,我省持续对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同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通过近几年的整改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显著——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地面积明显增加,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提升趋势,植被指数增幅10.88%,植被覆盖度增幅7.81%,植被生产力增幅14.8%;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优良,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国家管控要求。

结合日常监管和考核评价情况来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果得到巩固,全面提升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能力,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水、气、土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祁连山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祁连山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同时,全社会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自然保护区人为扰动大幅减少,动物种群逐渐增多,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

目前,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已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日常,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祁连山保护常态长效机制初步建立;责任清单化、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为切实推动祁连山由“乱”到“治”再到“美”的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最高法发布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第46批共5件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进一步统一法律适用,明确裁判规则,严格公正司法,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环境权益。这批指导性案例均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例

0评论2025-07-1449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补水超2300万立方米
为持续修复流域河道生态、守护流域水体健康,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河流域水利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玛纳斯河水管中心)组织实施生态水下泄,总计超2300万立方米的水量让玛纳斯河中游河道及湿地植被得以充分滋养

0评论2025-07-1445

中国环境报热评:将重型柴油货车作为监管治理重点,推动移动源污染治理升级
我国空气质量近年持续改善,但机动车尾气污染尤其是重型货车排放问题,仍是制约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的瓶颈之一。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机动

0评论2025-07-1447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