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生态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数字化建设是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重要支撑

2024-05-13 16:0894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强化对数据管理的支撑作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融合创新,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建设。浙江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字化建设上有哪些探索经验?未来又将如何进一步落实《意见》要求?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生态环境集团评估中心副主任贾佳。


  中国环境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如何发挥在源头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支撑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您如何理解数字化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意义?


  贾佳: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通过空间尺度上的引导优化,以政策指引、要素保障、部门协同等多维联动的方式,强化生态空间的底线要求,引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生态环境源头管控的关键性作用。


  浙江自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通过逐步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和长江经济带首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试点探索,不断深耕空间管控领域的优化升级,生态环境空间管控逐步精细化、精准化。例如,宁波市宁海县以园定区、退二进三,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工业控制线的相融性,分区分类治理省级园区周边的分散村级工业集聚点,实现产业集聚单元内工业的全域治理,变“被动治理”为“主动减污”,推动生产力布局系统重构和创新变革。同时,在前童古镇景区,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空间调控,将景区周边的前溪工业点整体退出,发展田园花海、康养文创等多功能生态旅游,实现农旅结合,壮大全域旅游富民的“两山”经济。


  因此,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凭借稳固的制度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成效,切实有效地发挥源头预防管理中的基础性关键作用。不仅守牢国土空间开发的生态安全保护底线,更有效地从源头将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科学指导空间的有序开发利用,避免企业走弯路,从根本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而数字化建设是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共享共用的重要支撑和必要途径,基于此,2021年8月浙江完成省级“三线一单”系统平台建设,实现与国家系统的数据联通。此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不断延伸应用版块,于2022年8月开发上线了“浙里环评”数字化应用场景,2023年初上线手机移动服务端“浙政钉”“浙里办”等应用。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浙江数据应用系统“浙里环评”能够解决哪些难题?


  贾佳:“浙里环评”通过前移环评服务关口,拉平环境准入“信息差”,构建多方向、全链条闭环管理系统,针对性地破解各项难题,为信息协同联通“拔钉清障”。


  对于跨部门数据信息获取不对称问题,“浙里环评”归集发改、经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不同业务部门的赋码项目情况、重大项目信息、产业园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划定等“数据源”,进行集成共享、业务协同,有效解决部门信息对接不及时导致准入误判等问题。


  对于项目环境准入研判不便捷问题,“浙里环评”实现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智能研判,只要输入项目信息或选址信息,系统即可给出项目落地是否可行的结论,同时给出项目是否需要环评、是否需要申领排污许可的信息,避免企业投资失误。


  对于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机构难的问题,“浙里环评”应用场景滚动公布在浙从业环评机构服务能力、环评编制信用管理情况等相关信息,可帮助企业便捷了解环评机构概况,择优选择中介服务。


  对于项目生态环保碎片式管理问题,“浙里环评”围绕环境准入研判、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核心业务,建立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融合的项目准入管理体系。实时跟进环评、排污许可手续办理情况,自动预警提醒企业及时办理手续,防范企业发生“未批先建”“无证排污”等违法行为。


  中国环境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真正落地应用,需要实现数字化应用与地方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记者关注到浙江省各市在数据应用环节广泛开展探索,您能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贾佳: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平台系统的建立,对于管控要求的精准落实、空间数据的整合统一,真正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各领域的协同互通和落地应用尤为重要。但同时,数字化的发展基于完善的应用数据信息反馈,个性化的“定制”必然成为各地探索的新方向。


  杭州桐庐县以投资项目“一站式”改革为契机,借助数字化手段,打破传统项目环保准入把关模式,通过“排污许可E证通”准入研判场景和“精致空间”规划协同场景,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空间规划等数据叠加,实现多数据“一张图”管理。例如,环球新材亚太总部及表面性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在招商引资阶段就通过该场景,快速判断适合落地的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以及该单元中闲置地块情况,从源头上引导建设项目精准快速落地,实现桐庐首个百亿元级别材料项目签约,为桐庐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湖州德清县借助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开展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试点,纵向贯通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省市公共数据平台,横向归集跨部门数据10亿条、图层近500个,在“一张图”上实时呈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同屏对比,实现了建设用地“批、供、用、补、建、验、登”全生命业务协同一体化。例如,方正电机(德清)有限公司年产80万套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项目通过平台“规划一张图+定位一键达+部门云见面”的预评价服务模式,短时间内同时完成环保、用地审批,自动生成“项目体检报告”,为项目高质量落地按下“加速键”。这些实践都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接下来,浙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字化建设将在哪些方面继续完善?


  贾佳:目前,“浙里环评”在浙江省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下一步,除了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应用的普及度、适用度,更要在系统建设的细节打磨、功能优化、版块升级上下功夫。“浙里环评”的升级将围绕环境准入把关和惠企便民两大目标,逐步打造更具公开透明、精准智能、廉洁高效的信息系统建设。


  扩展数据信息的多源联建,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落地应用,既能严格把关准入,又能高效服务经济。诸如通过全链条的流程监管,实时掌握重大项目推进进度,精准掌握制约问题,及时找到解决路径,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


  通过对全省中介机构的环评编制行业范围、服务区域、人员配备等业务开展情况的数据统计,在系统进行公开晾晒、时效排名,增加对环评编制频率过高人员的预警提醒,强化中介机构数字化监管能力,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给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机构提供了便利。


  此外,我们还将探索环评智能复核、廉政风险防控等在数字化应用中的功能延伸,不断提高环评领域的智能化水平,确保环评管理全流程廉洁高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发生“不同寻常”的大量枪击
国际原子能机构13日发表声明说,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12日晚发生“不同寻常”的大量枪击,这对核安全和安保可能造成威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在声明中说,驻扎在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团队报告说

0评论2025-07-1448

全国在建海拔最高百米级高坝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取得重大进展
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该工程)是国务院明确重点推进的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近日,该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今年6月份大坝填筑量突破68万立方米,月度施工产值达6024万元(人民币,下同),创下中国水电基础

0评论2025-07-1450

如何填平可持续低碳燃料“现实鸿沟”
交通运输业是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来源之一。2024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378亿吨,交通运输排放约占24%。同时,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持续反弹,实现净零排放存在挑战,折射出行业脱碳的艰巨挑战

0评论2025-07-1448

浙江打造社保联盟“生态圈” 推进高质量发展
日前,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省财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财开”)作为倡议者发起的浙江省社保持股企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正式成立,116家联盟成员探索通过共同组建“朋友圈”,促进资

0评论2024-07-08544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