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生态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森林绿 产业富 风光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绿富美”生态答卷

2022-09-27 19:3662390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6日电(李国栋 石毅)天蓝如洗,层林尽染。仲秋时节,内蒙古大兴安岭迎来多彩“油画季”,山川、河流、森林、云天幻化成一幅幅油画般的秋景。人们漫步于层层叠叠的渐变色彩中,享受着富氧“森呼吸”。


  生态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最优资源、最响品牌和最大后发优势,亦是林区发展的基础和林区人生存的根本。近年来,这里立足资源优势特色,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导向,形成了生态保护建设为主体,碳汇开发、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补充的“1+N”产业格局,交出了一张“绿富美”高质量发展生态答卷。


  仲秋时节,内蒙古大兴安岭迎来多彩“油画季”,山川、河流、森林、云天幻化成一幅幅油画般的秋景。新华网发(李明 摄)

  森林绿 70年再造一个大兴安岭林区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重点国有林区。


  统计表明,从1952年到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多立方米、上缴利税200多亿元、人工造林2000多万亩,在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有力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伐纪念碑。新华网 石毅 摄

  2015年4月1日,随着乌力库玛林场伐倒最后一棵松树,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从木材生产转向生态保护,20万“伐木工人”成为守护森林的务林人。


  1988年,王铁昌从父亲手里接过油锯就在采伐一线工作,最多的一年,他和助手采伐了2万多立方米木材,并得到“万米采伐能手”称号。


  停伐后,根河森工公司成立森林经营处,整合木材生产单位和部分辅助生产单位,承担生态功能区内的森林综合抚育、补植补造、种苗培育、绿化造林及森林防扑火工作,王铁昌也转型成为其中一员。


  今年54岁的王铁昌依然干劲儿十足,已经从采伐能手变成了造林专家。他说:“前半辈子我在伐树,后半辈子要把以前伐的树补回来。”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之秋。新华网发(李明 摄)

  进入新世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坚决执行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政策,落实木材产量调减任务,木材产量由工程实施前每年425万立方米,分两步调减到110万立方米。与此同时,植树造林没有因采伐量减少而降低,林区同步开始有计划、分区域的植树造林工作,强化了种苗培育,全民植树护绿在林区蔚然成风。


  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佰山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20年间,林区森林面积净增100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9.25个百分点,森林资源总量达到开发初期的1.47倍,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绿色财富。


  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克一河兴安国家森林公园。新华网 石毅 摄

  2020年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6.37万平方公里、6.6亿立方米、60.1%,提高到8.37万平方公里、10.33亿立方米、78.39%,分别提高了31.4%、56.5%、30.4%,从1952年到2022年70年间,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大兴安岭林区。


  产业富 林下生金“好钱景”


  绿色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底色和价值。经中国林科院测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每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达6160亿元,其中“绿色碳库”总价值量为1071.75亿元。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2014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即开始林业碳汇项目试点;2017年,完成了第一笔40万元林业碳汇交易;2021年,注册成立内蒙古大兴安岭碳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运营模式;2022年8月,与5家大型企业在人才培养、碳汇科研、碳资产运营、碳金融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启全方位合作。截至2022年7月,林区森林碳储量17.2亿吨,销售碳汇产品交易总额3195万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汇绿生态收盘跌3.16%,主力资金净流出2376.94万元
11月12日,汇绿生态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376.94万元,近3日获主力资金累计流出1917.6万元。截至收盘,汇绿生态报7.67元/股,下跌3.16%。

0评论2024-11-12293

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召开专题座谈会,指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

0评论2024-11-12276

中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本报11月11日电 (记者刘发为)近日,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厦门举办。活动期间,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以下简称《公报》)。这是中国首次以公报形式全面反映生态保护修复

0评论2024-11-12281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